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画外音: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形象,然而这又一个最另人着磨的人物。他是忠诚的典型、智慧的化身、人臣的楷模,在他身后也留了一个个未解之谜,如果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会出山吗?刘备称帝以后他为什么还承认孙权称帝,刘备死后他是否大权独揽,架空刘禅,种种猜测没衷一是,我们该如何看待诸葛亮,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百年孤独》。
三国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焕发人性光辉的时代。诸葛亮就是一个典范,他二十六岁出山,辅佐刘备,在隆中决策时已经预见到刘备后来可以三分三下有其一,三足鼎立之时他对内依法治蜀,对外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直到病逝于五丈原军中,这就是诸葛亮传奇的一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诸葛亮同样也引起了后人很多的争论。三顾茅庐被认为是摆足架子不肯出山,代行君权被认为是效法曹操架空皇帝,那么诸葛亮留下了一个个未解之谜,易中天先生如何评价?诸葛亮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品三国之《百年孤独》。
上一集我们讲到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我们从这种关系中读出了两个字“孤独”。可能有观众朋友会怀疑诸葛亮孤独吗?孤独。凡是伟大的人物都孤独,曹操孤独、诸葛亮孤独,曹操孤独到连儿子都不理解他,是的,诸葛亮在后世倍受推崇,但是我们要知道一个历史人物在后代越是受到推崇,那么他就越孤独。比方说孔子,孔子被推崇到大成至圣先师的这样一个地位,而北京大学李零教授对孔子的判断是什么呢?三个字“丧家狗”。这是见于《史记·孔子世家》的,而且是孔子本人认可的。所以诸葛亮也一样,他的一生当中有许多的谜团,这些谜团被他的光辉掩盖了,在这一集我就给大家讲关于诸葛亮讲的四个谜团。第一个出山之谜。诸葛亮怎么出山的?公认的说法三顾茅庐,是不是事实?是。但是与此同时还有一个说法登门自荐,我在《三顾茅庐》这一集已经讲过了,而且我得出一个结论,登门自荐和三顾茅庐是并存的,一个在前,一个在后。立马遭到很多人的痛骂,说你怎么敢贬低诸葛亮,我的观点很鲜明,如果是事实我们必须凭着良知和良心把这个事实说出来,顾不上你抬高还是贬低。第二也不是贬低,为什么呢?我们现在看三顾的说法,三顾的说法有没有依据?有,在那里?《出师表》,所以肯定是事实,但绝不是诸葛亮端着架子不肯出山,非得刘备三请四请才出来,也绝不是他原本不打算出山,要三顾以后才出山,他原本就是要出山的,证据在哪里?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每自比管仲乐毅”。一个自比管仲乐毅的人,绝不会老死隆中,就是我在节目里问的,他在隆中待着干什么?他是肯定要出来的,那么为什么《出表师》会有另一种似乎是另一种的说法呢?似乎,我们看看《出表师》怎么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很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那么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呢?一个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似乎原本就是打算如此的,是刘备把他请出来的,这就和每自比管仲乐毅是矛盾的,那么他自己矛盾吗?不是,你要理解古人,这是谦辞。下面两个字词也是谦辞:卑鄙和感激。卑鄙呢,不是我们现在道德意义上的卑鄙,卑是地位低下,鄙是居住偏远,翻译成现代汉语鄙就是小地方人,翻译成现代汉语卑是普通老百姓,这是谦辞。“由是感激”是什么呢?感是感奋,激是激励,不是现在的感谢的意思,我本来是一个小地方人,也没有什么地位,先帝不因此看不起我,来跟我讨论天下大事,所以我受到感奋和激励,我才出出山的,这是谦辞啊。是对先帝的追念啊,是归功于先帝啊,实际上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国士,无双国士。国士的特点是什么?以天下为己任。我们有一首歌叫《毕业歌》,大家都很熟悉嘛,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他都有这个志向要做国家的栋梁,要担负起天下的兴亡,难道诸葛亮连这点志向都没有?否定他这个志向才是贬低诸葛亮呢!而且如果诸葛亮真是打算死守隆中不出来的,不肯出山的人,刘备不会看得起他,我在《春梅煮酒》一集讲过一个事实,就是有一个叫做诈汜的人去找陈登,陈登见了他以后自己睡大床,让他睡小床,这个耿耿于怀跟刘备说,刘备说你是什么人?你是个士人,你是个国士,国士就是要以天下为己任的,现在天下大乱就等着你们出来,报效国家,拯救人民,你们都不肯出山,耐天下苍生何,你在干什么?你在求田问舍,不要说陈登瞧不起你,就是我刘备也瞧不起你,陈登还客气让你睡小床,你到我家里,我让你睡地下。所以一个在这样国难当头不肯挺身而出的人,刘备是看不起的,而诸葛亮不是这样的人,我们去读《三国志》,刘备败走当阳和鲁肃一起来到夏口,这个时候曹操的军队追过来了,怎么办?诸葛亮说的什么话?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挺身而出嘛,所以他就是一个挺身而出的人,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因此当曹操准备要打荆州的时候,诸葛亮发现荆州危险,他是会出去找刘备的,他会主动去找刘备的,只不过由于我们不知道的原因,这一次没有达成什么协议,也可能是诸葛亮去见了刘备以后,刘备还要考虑一下或者还要考察一下,诸葛亮又回到隆中去了,然后刘备再到隆中去见诸葛亮,所谓三顾也不一定就是只有三次,也可能是多次,也更不意味着去了三次只见了一次,可能次次都见到了,谈了很多的话,越谈越拢,最后决定出山辅佐刘备。所以这样一个解释不但不是贬低诸葛亮,相反是高度的肯定,因为我们从这个案例里面我们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诸葛亮的一种精神,这个精神就是心系天下的国士精神,这才是我们应该肯定的精神。那一种做清高状,扬言要做隐士,不肯为国家效力的,那种所谓表现是酸腐文人的表现,不可取,这是第一个谜,出山之谜。
画外音:有着国士之风的诸葛亮心系天下、忧国忧民,他的出山没有世俗人眼里的故做清高,而且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出山之后的诸葛亮忠心耿耿,恪尽职守,帮助刘备完成了自己的霸业,然而在刘备称帝的八年以后孙权在武昌称帝,并派使臣到蜀表示二帝并尊,让人吃惊的是诸葛亮不但没有阻止孙权,还派人前去祝贺,他承认孙权称帝,同意二帝并尊的局面,这是为什么呢?有着正统思想的诸葛亮为什么接受这个现实呢?这也就成了诸葛亮留给后人的第二个谜团。
第二个,并尊之谜。所谓并尊是什么呢?就是承认孙权称帝。我们知道孙权称帝是比较晚的,但是后来还是称帝了。三国时代称帝的这个程序是这样,首先是曹丕称帝,曹操死了以后他接替了魏王,然后接受了陈群的九品官人之法和建议和士族地主阶级达成政治交易,然后上演一场所谓禅让的人这样一场政治笑剧,当了皇帝,那么当了皇帝以后,汉就没有了,变成魏了,这时候第二年刘备宣布称帝,仍然叫汉,因为汉皇帝没有了,汉代也不能没有皇帝嘛,那么我刘备来当,那孙权迟迟没有称帝,但是最后还是称帝了,孙权称帝以后就派使者到蜀国去通知蜀国,说我也当皇帝了,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有两个皇帝啊,这是一个很大的事情啊,因为自从有了帝国制度以后,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国家,一个皇帝,一个政府,怎么搞出两个来呢?何况北边还有一个,当然了,这个孙权提出来的是你们蜀汉也承认我东吴,我们东吴也承认你蜀汉,我们都不承认曹魏,那也不行啊,天无二日,人无二君啊,(但是)诸葛亮同意,而这个同意在以前是不可设想的。当然,在三国关系中诸葛亮是极力主张联吴抗曹的,这是自始至终的从来没有变过,所以夷陵之战以后,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马上要做的事情就是恢复了和东吴的盟好,派邓芝使吴,孙权同意了,从此吴蜀两家就再没有发生过战争。但是邓芝多次使吴,第二次出使吴国的时候,那时候孙权还没称帝,孙权就提出了二帝并尊的设想,孙权说如果将来天下平定了,我们把曹魏灭了,贵我两国共治天下如何啊?邓芝说什么呢?说大王啊,这恐怕不行,我们两国联合起来灭了曹魏以后,我希望你们能够识时务,意思就是希望你投降,如果你们贵方不识时务的话呢,不好办,天无二日,人无二君,那我们两国都只好各自回去,各自的君主修德政,各自的文臣武将练功夫,我们大家都把鼓槌拿起来敲,战场上见。这是邓芝使吴的时候说的话,但是当孙权当真称帝的时候,诸葛亮决定承认二帝并尊,这件事情意义非常大的,它对于一个正统思想很重的人来说,迈出这一步非常不容易,为什么会这样做?表现出什么来?我认为表现出的是诸葛亮的务实精神,诸葛亮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我们现在回过头去读他的《隆中对》你看可有一句空话,非常实在,刘备还说什么: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诸葛亮没有跟你讨论什么主上蒙尘,奸臣窃命这些问题,他讲的是你赶快占块地方,董卓一来天下大乱,所有人都在抢地盘,你非得有根据地不可,非常实在,是个实实在在的人。所以这个并尊二帝,我认为又体现诸葛亮的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就是审时度势的务实精神。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他的北伐,这个问题我在前面节目里面已经讲过了,就是为什么要不停的北伐,也不是他不审时度势,实在是除了这样做以外,没有别的选择,这就不展开说了,第二个谜。
画外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恐怕很难找到第二位象诸葛亮这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丞相了。他的政治韬略让他走出茅庐,辅佐刘备,他又顾全大局承认孙权称帝,恪守与东吴修好。刘备去世以后,他又辅佐幼主刘禅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为己任,实行联吴抗魏战略,并亲自率师数出祁山攻打曹魏。在对内治理上他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然后就在诸葛亮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背后,又留下了一个大权独揽,架空刘禅的说法,因此这一对君臣关系就变得十分微妙。那么诸葛亮是否真的架空了皇帝?他又是否真的大权独揽呢?这也就成了诸葛亮身后的第三个谜团。
第三个,专政之谜。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诸葛亮这一生第一件辉煌的事情就是出山以后,促成了孙刘联盟,但是赤壁之战以后一直到夷陵之战,我们基本上听不到他的声音,真正的大展宏图是在刘备去世以后,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全面接管了蜀汉政权。按照《三国志》的说法“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就是军、政的所有的事情,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要诸葛亮拍板,都是诸葛亮一个说了算,这叫做大权独揽,而且架空皇帝。这在中国古代也是很忌讳的一件事情,因此历史学家对此要作出自己的解释,就觉得非常为难,解释无非是两种:一种是刘禅弱智,但是看过《非常君臣》一集的观众朋友们应该认同我的一个观点,刘禅并不弱智。另一种观点是诸葛亮贪权,但是事实证明他也并不贪权,他没有象曹操一样把自己的相位又传给自己的儿子,怎么解释呢?只能解释为他太负责任,他是不放心,他不放心把这么大的事情交给别人去做,这是一个能力强的人常常会有的心理,一个能力太强了以后,他就不放心别人,所以他到了事必躬亲的程度,他在北伐军中和司马懿对垒的时候,司马懿问蜀国的人说你们丞相最近怎么样啊?蜀的人说我们丞相每天吃东西吃得很少,但是工作做得很多,但凡是打二十军棍以上的都要亲自主持。司马懿说他快死了,这个事情也是有争议的,首先是有人不同意,说这不可能,一个做丞相的,做总司令的人下面打二十棍子他去数,那不等于一个做总经理的发工资的时候到财务科去数钞票吗?那可能吗?还有一种说法,说那如果是可能的话,说明他管理能力不行,完全不符合管理学的这个法则嘛,你管成这个样子,难怪你后继无人吗,什么事都你一个人做了,别人得不到锻炼,得不到成长嘛,那么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我认为这个事是可能的,但不是每个二十军棍都去数,每打二十军棍都去数,那是数不过来的,是什么呢?偶然去一下,为什么要偶然去一下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他的法制,因为法制的建设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执法,你立了法你不能执法或者执法不公平,或者执法不严明,你的法制都会流产,你知道他那二十军棍怎么打,全在打人的那个人,他要恨这个人,两棍子就能打死,他想包庇这个人打二百棍他都不疼,这种事情当然我们现在没有证据,但是以今度古想当然耳,想当然那个时候可能也有一点,偶然去看一下,就象微服私访一样,而且自己作为丞相为下面作出一个表率来,一个领导如果是这样子来抓工作的话,下面一般工作就会比较好。所以我觉得呢,这个事情表现出他鞠躬尽瘁的负责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这八个字见于《后出师表》,《后出师表》是不是诸葛亮写的学术界有争议,我也不参加这个讨论,但是我的观点是即便《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写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八个字仍然足以代表他的精神,他确实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人,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人,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原因之一,实实在在地讲是累死的。所以我希望我们不要在他身上再增加负担,让老人家再累死第二回。
舔狗十年,看到女神上了别人小车的那一刻,信念崩溃。但是,自律的舔狗有多可怕?清醒之后,30岁赚到第一个百万,35岁自己的公司员工突破500人,40岁第一家公司上市,50岁第二家公司在美利坚上市,个人私产破百亿美刀,被评为十大杰出青年,最豪王老五。偏偏在这个时候,重生回到18岁。那年,高考马上要开始那年,刚刚表白被拒绝那年,人均收入500元老子再也不做舔狗了,女人只会影响老子赚钱的速度!都重生了,谁...
关于香落九重妘香落,活了两世,当了两次克星,后来她发现,当克星挺好的,这不,啥啥都有了。姬九重,挂着病秧子名号,干着健康人都干不成的事,他也觉得这样挺好的,要啥有啥。唯一不满意的一点就是本来属于自己的小媳妇被自己亲手给退了,还要费心思追回...
青楼老鸨犯事被抓了,尚未接客的阿娇被官府送回了舅母家。十六岁的阿娇白净脸,樱桃嘴,会弹琴唱曲,会揉肩捏背,却因喝过绝嗣汤,无人问津。隔壁的赵老太太咬咬牙,花十两银子聘了她,让她给官爷赵宴平做良妾。赵老...
还记得当年懵懂无知的少年郎时光匆匆而逝且叹岁月太沧桑还记得惊鸿一瞥,那窗外的姑娘如今,又怎能把你遗忘儿时受尽的屈辱,变成现在的坚强当年流过的泪水,成就了如今的辉煌曾经,我们空谈理想曾经,我们挥霍时光青春的花火,其实早已为我们点亮未曾相识青春好,奈何光阴似水流仅此致我们可叹,可悲,可爱,可敬,可忆的青春。...
穿越洪荒,成为金鳌岛上一条灵河。数十亿年修炼,身躯遍布整个岛屿,率先霸占金鳌岛。得通天传下阵道,以身化阵,守卫截教大门。你与我教无缘,速速离去。通天圣人有教无类,我不远亿万里而来,你怎能将我拒之岛外。...
今晚十一点更新,有事刚回来,抱歉!预收文女配搞事手册快穿,求收藏!么么哒~本文文案娇滴滴的大小姐重生了,一睁眼,发现自己竟借尸还魂到了一个陌生...